用户界面

古代

编辑

最古老的用户界面是在各式各样物体制作符号、图形,使人类与对象之间产生交互接口,比如说当人类看到招牌即知道这栋房屋的作用为何。

声音、旗帜、手势的运用,是让人与人或人与设备之间的用户界面,例如在战场或乐团演奏上,甚至是运用龟甲、钱币的卜卦,老师使用黑板作为与学生的用户界面,而算盘亦是由珠子所构成的早期人机界面。

早期电脑

编辑

以预先制作打孔或涂黑的卡片或纸卷,作为输入之用;直到键盘与磁盘被普及使用后才逐渐消失。

批量接口(风行于1945-1968):所有的输入数据预先设置于程序或命令行参数中。

命令行界面(风行于1969-1983):用户通过键盘输入指令,电脑接收到指令后,予以执行。

现代

编辑

电脑:图形用户界面

编辑

一般指介于用户与电脑之间沟通与交互之硬件以及软件,目的在使得电脑系统之用户能够方便有效率地去操作电脑以达成双向之交互,完成所希望借助电脑完成之工作,其涵盖之范围包括:早期由纸带输入设备到键盘、鼠标、数字版等等资料输入的设备,显示屏幕、声音等等输出设备,参考文件、在线说明、教学课程等等辅助使用之材料,人机交互的模式达到了只认识1与0的电脑与人类之间的用户界面。

在图形用户界面中,电脑画面上显示窗口、图标、按钮等图形表示不同目的的动作,用户通过鼠标等指针设备进行选择。最著名例子就是由苹果公司在麦金塔所创的图形用户界面。

在1980年代,电脑的用户界面革命是当时苹果电脑所发表的麦金塔(Macintosh)使用WIMP(视窗、图键、窗体,以及鼠标鼠标)将图形用户界面(GUI)带进了大众市场,取代早期计算机使用的命令行界面。

1990年代初期微软所发表的Windows 3.0则巩固此一变革。

工业:人机界面

编辑

在工业界亦将传统按钮面板进入到亲切的触控人机界面(Human-Machine Interface,缩写HMI),在工业上的用户界面简单的区分为Input(输入)与Output(输出)两种,Input指的是由人来进行机械或设备的操作,如把手、开关、门、指令(命令)的下达或保养维护等,而Output指的是由机械或设备发出来的通知,如故障、警告、操作说明提示等,好的人机界面会帮助用户更简单、更正确、更迅速的操作机械,也能使机械发挥最大的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而目前市面上所指的人机界面则多半狭义的指在拥有软件人性化的操作接口的硬件(如触屏)。

其他

编辑

现在还有很多一些用户界面,由原本的按钮、纸本等传统古代接口进化至直接用手指、或者特殊的笔端触摸触摸屏上显示的按钮、图标进行各种操作,如自动取款机(ATM),汽车导航、媒体播放器、游戏机、手机等等,一般操作简捷,直观。

未来

编辑

未来的用户界面:

更加真实交互的虚拟现实:举例来说,就是比个粗鲁动作就能当作Control-Alt-Delete键的意思。

脑机接口:它是在人或动物脑(或者脑细胞的培养物)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的直接连接通路,目前还在实验阶段,科学家在全身瘫痪病患实际脑中植入电脑芯片,已成功利用脑电波来控制电脑,画出简单的图案及游玩电脑游戏,至未来进一步发展实用化,人类便可以脑波作为用户界面直接操作电脑等信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