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 50年代初 李苦禅和徐悲鸿院长的合影
- 求学经历:
- 1918 年加入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拜师徐悲鸿学炭画,后在北大旁听,攻读中文,受李大钊等人革命思想影响。
- 1922 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1923 年拜师齐白石,成为齐派艺术第一位入室弟子。李苦禅在北平笺画店内看到齐白石的水墨画,觉得很美很对自己的笔性,于是决定前往拜师。也没有引路的朋友,他辗转打听到齐白石的住所,进门之后自我介绍,表示因喜爱齐先生的画而想拜齐先生为师。面对这自己找上门来的穷学生,齐白石开始有点矜持,但心头很快涌上一阵感动。他让李苦禅写下自己的名字,随便画了张画,觉得这小伙子笔性好就点头答应了。
师从齐白石后,李苦禅深刻体会恩师“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含义,常伫立一旁静观先生运笔作画,仔细体会他的用心用意,而不仅仅追求画面的形似。此外,他还广撷博取,从古今中外的绘画大师那里吸取营养。“古人、外国人好的东西都可以学,路子要宽。青藤、八大、石涛要学,达·芬奇、罗丹也要学,学人家的法子,画自己的思想稿子。”为了在自己最有体会的题材中“创造自家的造型,自家的笔墨”,李苦禅开始有意避开白石常画的题材和构图,“虾、小鸡、蟹都是齐老师常画的,早已创出了自家面貌,若再跟着画,就脱不开他,创不出来了。”
齐白石与李苦禅
1924年,李苦禅画了一张鱼鹰图拿给齐白石指点。不想,齐白石正好也画了张类似的作品,只是取景角度有所不同。师生两人不约而同将鱼鹰首次纳入写意花鸟题材。齐白石感慨颇深,当即题道:“余门下弟子数百人,人也学吾手,英也夺吾心,英也过吾,英也无敌。来日英若不享大名,天地间无鬼神矣!”1925年,在北京国立艺专毕业展览上,除了油画作品,李苦禅还展出了8幅写意花鸟画,笔墨洒脱,意境高远,校长林风眠观后将其全部买下。
婚姻惨苦
李苦禅还在聊城二中上学时,由父母包办,与一位不相识的大他6岁的“肖美人”结了婚,二人志趣相异,毫无感情。李苦禅去北京后,7年未与妻子见面。1926年冬,李苦禅回家处理父亲李名题的丧事时,夫妻又见面了,两人曾提到离婚之事,但为了保住李家门风,彼此忍受了,不料翌年冬,肖氏中风身亡,留下一个女儿李嫦由肖氏娘家抚养。
1928年初夏,北京国立艺专的毕业生凌嵋琳小姐,也拜在齐白石门下,她常跟弟弟凌子风到齐先生家学画。在齐家,李苦禅与25岁的凌嵋琳相识了,凌小姐还参加了苦禅发起的“吼虹画社”,并爱上了李苦禅,二人于这年仲秋举行了婚礼,过上了甜蜜的生活。一年后,二人有了矛盾,苦禅整天与画友、票友在一起,凌女士感到冷落了她。更令凌嵋琳恼火的是,他们住的那两间小南屋一天到晚宾客不断,李苦禅不顾自家的生活,一味资助别人。1930年春,李苦禅出任杭州艺专国画系教授,嵋琳搬回北京老家居住。
1934年秋,李苦禅忽然接到一封匿名信,打开信封一看,是两张剪报,一张是离婚启事:“凌嵋琳与李苦禅因志趣不合,夫妻感情实难维系,特此登报离婚。”一张是结婚启事:“张若谷与凌嵋琳已于上周正式结婚,组建家庭。至亲好友不及一一通知,特此敬告。”苦禅的心被这两则启事撕碎了,他立即去请假准备回北京,不料雪上加霜,他被校方解聘了,只好领了薪水,挥泪告别杭州艺专。到北京凌家一问,两个孩子被张若谷和凌嵋琳带到济南去了。苦禅要去济南找张若谷算账,凌姥姥说:“张若谷是个特务,有枪有人,咱斗不过他。琳琳捎话来,他们住在你们原来的家。”李苦禅决心救出自己的孩子李杭与李京。
第二天李苦禅便乘火车到了济南。张若谷一见到他,吓得心惊肉跳,从腰间拔出了手枪,李苦禅抱起正在哭泣的三岁半的儿子李杭,又听到里屋一岁的小儿子拼命啼哭,便放下李杭跑进里屋拽了条夹被裹起了赤身的小李京。凌嵋琳呆呆地坐在沙发上毫无表情。李苦禅一手抱着一个孩子离开了济南。万没想到小李京的睾丸上被野兽不如的张若谷扎了一个洞,没到北京就死去了。李苦禅被两次婚姻伤透了心,直到1942年春,在济南买画时,经人介绍,结识了李慧文小姐,这年11月,二人在济南芙蓉饭店举行了婚礼。
政治痛苦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北京后,他誓不为敌服务,辞去一切职务,住在柳树井二号凌家,靠卖画为生。他不少学生和朋友是党的地下工作者。他的家成了党的地下转送站。他不仅为党收集和传递情报,家中还掩藏过办《好孩子》杂志社的党员亓衷夫及二十九军军官袁祥峰等被日伪通缉人员。1940年5月21日晨,日本宪兵队以私通八路的罪名将他逮捕,关在地下刑讯室中。李苦禅受尽了酷刑,皮鞭抽,棍棒打,烙铁烫,杠子压……他仍然坚贞不屈,破口大骂日本侵略者,后被押入了死牢。但最终因证据不足,当场释放。新中国建立后,北平艺专定名为中央美术学院,不料学院个别领导给李苦禅以不公正的待遇,让他“半工半教”,后来竟调离教师队伍,当起了工人,每月只发12元工薪,朋友叹气:“苦禅,苦禅,你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苦’呢!”在凌子风的提醒下,李苦禅给毛泽东主席写了反映自己情况的信,1950年8月26日,中央美院徐悲鸿院长收到了毛泽东的来信:“悲鸿先生:有李苦禅先生来信,自称是美术学院教授,生活困难,有求助之意。此人情况如何,应如何处理,请考虑示知为盼。”几天后,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又去会见了李苦禅,不久,苦禅的教授职务恢复了,工资由12元提到62元。“文化大革命”时期,李苦禅自然也挨斗受批,吃尽了苦头。
人生经历坎坷:李苦禅经历了事业的起伏,曾因支持爱国学生运动被解聘,还曾被日本宪兵逮捕入狱,但他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艺术成就:
李苦禅是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在中国写意花鸟画方面有突出的贡献,树立了大写意花的一代风范,在国内素有“南潘北李”之称(“潘”指潘天寿)。
- 他将西方雕刻、绘画方法的精神融入国画教学,还率先将京戏引进美术教学。
- 其作品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花、八哥、鸬鹚以及雄鹰等为题材,笔下的艺术形象具有象征意义。
代表作品:《盛夏图》《劲节图》《松鹰图》《鱼鹰图》等;出版有《李苦禅画选》《李苦禅画集》等集册。
盛夏图 李苦禅纪念馆藏
群鹰图
笔墨技法精湛:他的画笔力雄健,气势浑厚,以大手笔、大写意、大写情而著称。凭借几十年的碑学功夫,书写浑厚拙朴的线条,以及笔墨浓重的集合块面。他主张“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将书法与绘画完美融合,作品具有独特的笔墨韵味。
李苦禅作画喜欢用重墨,善用泼墨、焦墨,水墨晕染,用大笔画大画。李苦禅谈体会时说墨要厚才耐看。色也要当墨用,不论红还是绿都能达到墨分五色才好。
李苦禅经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花、八哥、鸬鹚以及雄鹰等为题材作画。如《教子学飞翔》,画了依附在老鹰背上、跃跃欲飞的鹰雏。方形眼眶,斧形的利嘴,强调鹰与雏的相对。斜三角的整体造型,向上飞去的整体动态。李苦禅画鹰多为“静态”的鹰,多为蹲视姿态。如《松鹰图》,数只雄鹰立于山颠,蓄势待发。
松鹰图
李苦禅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技法,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富有特色。他的画作具有气势豪放形象鲜明的风格,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他用自己的审美观点和表现手法,创造出许多艺术形象。李苦禅画花鸟,有一定写实的成分,但不是对自然物象客观的描摹,而是凝练后的创造。他的画在随意中蕴含着朴拙之气,自然含蓄中吞吐着阳刚之气。李苦禅晚年的作品达到了笔简意深的艺术境界。
出品人:霄霄
主编:杨航彪
特邀编辑:晓北
责任编辑:芳芳
责任校对:周朝勇,晓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